坪石旧地怀前贤:华工建筑学院师生清明赴韶关追忆“坪石先生”

发布时间:07/04/2023 07:45:34

    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5日一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彭长歆、党委书记叶志锋、党委副书记陈莹率领该院师生一行39人,风雨无阻地从华南理工大学出发,奔赴300多公里外的广东韶关乐昌坪石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开展祭扫“坪石先生”纪念活动,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

图为祭扫活动现场。

 

  追缅先师,激励吾辈

  作为韶关乐昌市坪石镇三星坪村的自然村之一,坪石新村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前身——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抗战时期的办学旧址。

  1940年已从广州迁至云南澄江办学的中大建筑工程系再度迁徙,烽火中逆行至粤北坪石,坚守学研近5年,在胡德元、虞炳烈、卫梓松三位系主任的先后带领下,华南建筑先师们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建设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师生一行在坪石新村举行了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办学纪念地揭幕仪式,为建工系前辈、时任系主任卫梓松教授雕像揭幕,并献上了鲜花与哀思。卫梓松正是1942年之后坪石中大各校区校舍的设计、监造者。1945年,日寇侵袭坪石,卫梓松因病未能及时走避,但他不愿为日伪服务,服安眠药自杀殉国。

2


图为卫梓松雕像。

  清明最大的意义是珍重和珍惜。院长彭长歆在揭幕仪式上表示,这次纪念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以卫梓松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师生,感怀他们不畏艰辛、坚持办学、传承华南建筑血脉的不朽功业,更是为了激励吾辈,继承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卓绝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当天,前来参加活动的预备党员学生还在坪石镇的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办学纪念地,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3

4


图为祭扫活动现场。

  当年曾与郭大力合作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教授在此出任经济系主任。曾在坪石法学院就读,毕业后到复旦大学任教的陈其人教授回忆,王亚南运用《资本论》的基本观点主讲中国经济问题,深受学生欢迎。

  随后,华南理工大学师生一行参观了坪石三星坪工学院办学纪念地、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院本部纪念地、杜定友图书馆等。

  坪石新村与三星坪村隔江相望,滔滔武江水,诉说着80多年前烽火逆行、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往事。现场一名同学感慨道:“我们缅怀先师的壮烈,更要倍加珍惜当下,要继承先师遗志,不忘初心,继续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努力奉献。这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重焕光彩,薪火相传

  斯人已去,精神犹在。曾经多次造访坪石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施瑛教授自2019年7月,以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他告诉记者,华工先贤的民族气节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当下后学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为纪念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历史贡献更多的力量。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如今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历届校友们,如许瑞生、陈雄、曹劲、郭昊羽、林隽、曾宪川、杜黎宏、罗竑、蔡凌等,近年来也携手推动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和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成绩斐然。旧址的修复,让无数个尘封的感人故事重焕光彩。

  2008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抢救性拍摄了一张坪石街古建筑群航拍图,仔细对比,这张图上的一个个小小的地理坐标,依稀串起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大约80年前,在这条九曲十八弯的武江所流经之地,一个个秀丽的粤北村庄里,正热火朝天地延续着华南教育的火种。

5


图片2008年坪石老街航拍图 (资料图片)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提出“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及校友为主体的设计团队,多次调研、对比历史图纸,进行规划设计。他们以当年建工系办事处遗址为中心,修复了办事处遗址、建工系码头、女生宿舍等遗址,建立卫梓松纪念广场与展览馆,展示建工系教育历史场景。

  随着坪石镇的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办学纪念地、三星坪工学院办学纪念地、铁岭文学院办学纪念地、塘口理学院天文台遗址纪念地、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院本部纪念地、杜定友图书馆等陆续建成,昔日华南教育界前辈们烽火逆行、不畏艰险、坚持办学的场景,正在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粤北大地中一一重现。

  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的规划策略,开展多主题、多类型研学活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正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回报粤北人民对当年师生的呵护之情。

 

  (原文发布于“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易芝娜、朱绍杰,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


返回